由于一場考試失敗,正在上大學的女兒半年多前突然開始不去上課,終日呆在宿舍不與外界接觸,這著實急壞了家人。 22日,母親張女士找到記者,希望能有人幫幫她。
張女士的女兒盼盼(化名)今年21歲,目前在外地一所高校讀大三。“大概半年多前,盼盼的輔導員就經常給我打電話說孩子不去上課了。”張女士說,進入大二后,盼盼就經常出現逃課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盼盼逃課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一整天都不會去教室,而是自己在宿舍里呆著。 起初,輔導員找到盼盼談話時,盼盼不透露逃課的原因。任憑老師怎么說,盼盼就是不聽,依然我行我素。本來生性活潑的女孩,一下子變得沉默了。輔導員讓與盼盼關系不錯的同學去找盼盼聊天,但是盼盼依然沉默。為此,輔導員不得不多次聯系盼盼的媽媽張女士說明情況。“現在我一接到孩子老師的電話,心里就特別難受。”張女士郁悶不已。
關于盼盼厭學的原因,張女士分析是由于盼盼曾在2014年上半年參加過一次高等級的英語考試,因為沒有通過,盼盼隨后就有了明顯的變化,也就不太想上課了。 “當時老師曾提醒盼盼,她并不適合參加那次考試。”張女士說,在參加考試時,盼盼的老師曾表示時間有點早,也就是“火候”不太對。但好勝心強的盼盼執意參加了考試,結果失敗而歸。
也許在很多人眼中,考試失敗了并無所謂,可以努力學習來年再考。但似乎在盼盼看來,失敗的結果有些過于殘酷了。張女士稱,她曾專門與盼盼的輔導員和同學交流過,盼盼的轉變,就是從考試失敗后開始的。 “盼盼沒有沉迷網絡,也沒有遭遇感情的困擾,就是因為受到了學業上的挫折。”張女士說,性格的改變,讓盼盼與同齡人疏遠,同學們目前見到的,幾乎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盼盼。 “假期里我曾試著與女兒交流,但她根本不和我說話。”即便是盼盼回到家里,媽媽也很難與孩子溝通。意志消沉、連續掛科、不愿交流、封閉內心……身為母親,張女士不知道,到底該在孩子面前說點什么呢? “老師說孩子可能有抑郁癥的傾向,最好能盡快找心理醫生瞧瞧。”張女士說,她擔心盼盼走進醫院后可能給她帶來更大的負擔,又數次打消了去醫院的想法。
為此,張女士昨日特地找到記者,希望有人能夠給予盼盼相關的幫助。“我不想讓孩子認為自己得了什么病,只希望能有人用最合適的方法讓女兒走出心里的陰影。”張女士表示,她希望可以通過本報找到相對比較專業的人士或機構,幫助她盡快把盼盼的心結打開,讓這位年輕的女孩重新回到原來正常的生活學習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