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事,常常都會做出一些讓家長頭痛的事情。家長們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孩子的行為,寶寶長期下去會影響寶寶的性格形成,父母教育孩子時要注意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孩子的教育要從細節開始。 寶寶行為一:撕紙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也許偶然的撕紙會讓他感受到了樂趣,但是過度頻繁的撕紙家長一定要制止。過度的撕紙行為會讓寶寶養成習慣,看到紙質物品就會撕掉,也許孩子不是故意的,但是一不小心撕掉家長的重要文件就得不償失了。而且撕紙后的垃圾也要讓家長費心處理。
寶寶行為二:打人
打人是屬于暴力行為,即便寶寶是無心之失,家長也要讓他們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要給予孩子正確的示范和指導。當寶寶出現拍打過猛的時候,家長可以婉轉的告訴寶寶,這樣會讓人很痛。如果寶寶生氣時打人咬人,家長一定要制止,但是千萬不要動怒,要先安撫寶寶的情緒,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寶寶行為三:扔東西
家長在寶寶開始喜歡扔東西時,要告訴寶寶什么東西可以扔,什么東西不可以扔,以防寶寶扔掉一些易碎器皿割傷自己。同時家長還要引導孩子養成把扔出東西收回來的好習慣。如果孩子因為生氣而發怒扔東西,家長要制止,要幫助他們通過語言來疏導自己的情緒。
寶寶行為四:玩弄生殖器
這種行為經常發生在男寶寶身上,一般10個月左右的寶寶就喜歡用手抓自己的生殖器,爸媽應該要及時制止,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以防寶寶的私處被抓傷。等到寶寶年齡大一些后,爸媽可以通過簡單的言語適當給予寶寶一些性教育,以防懵懂無知的寶寶抓傷自己的生殖器,帶來不必要麻煩。
寶寶行為五:小氣
3歲左右的孩子就開始有了自我中心的傾向,孩子因為過小,通常只顧自己的需求和感覺,還無法理解體諒、分享等行為。當寶寶出現這種行為時,家長不必很嚴厲制止,但是要通過一些行為引導,讓寶寶學會和周圍的人分享,或者嘗試帶領寶寶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會,讓他們能夠很好理解他人。 希望以上幾點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島城家教網感謝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