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應該注意什么?小孩變了,愛耍酷,開始不聽話了,該怎么辦?上周四,350多位家長及孩子參加了建設銀行青島分行主辦的“與你一起成長”子女暑期大講堂活動。
心理咨詢中心主任丁萬濤給家長們作了“孩子成長之青春篇”的講座、副主任醫師戴王磊給孩子們作了“激發潛能、成就自我”的講座,讓家長與孩子一起了解孩子成長中的煩惱,教會家長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尋找生活中的快樂
戴醫師的講座更像是一場游戲。講座從一首《老鼠愛大米》開始,大家在愉悅的環境中輕聲哼唱,然后現場的一位老師帶著孩子們高聲朗讀了一份《我要快樂成長》的宣言,激發孩子的自信和勇氣。接著,戴醫師把一項項導致孩子快樂或難過的因素寫在紙板上,讓現場的孩子上臺認領“快樂”與“難過”的因素。其中“愛好多”、“成績好”、“父母關心”等“快樂因素”很快就被孩子們認領走了,而“有錢”這一項始終沒人認領;在“難過因素”中,“成績差”、“中高考壓力大”、“家人不理解”、“人際關系差”等是孩子們普遍反映的苦惱。
戴醫師告訴大家,做這個小游戲,是為了讓大家掌握尋找快樂的本領,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學習。接著,他針對孩子們認領的各種“難過因素”提出了不同解決辦法。人際關系不好,那就要“找朋友”。戴醫師讓現場的孩子互相握握手,然后大聲說“我們是好朋友”,跨出大膽的第一步,讓孩子們學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關愛;成績不理想,那就要用有趣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戴醫師讓每一位孩子都用不同的姿勢走一段10米長的路程,現場近150位孩子都不能雷同。乍看十分困難的任務,孩子們卻在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下挑戰成功了。你看,他們有的走貓步,有的單腿跳,有的結伴列隊走……“就像走路有很多種方法一樣,”戴醫師說,“學習也有很多種方法,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體驗學習的樂趣。”
壓力太大怎么辦
情緒復雜,人際關系不好,要考試了……壓力太大怎么辦?戴醫師建議孩子們不妨試試幾種簡單的解壓方法。放松,做做深呼吸,把壓力呼出來;做做運動、散散步吧,讓壓力從腳底下一股腦兒地跑掉;找個人說說,把自己心里話全掏出來;每天不妨微笑多一點,笑能幫你解除壓力。
“靈活的人就像彈簧一樣,壓力來時特別積蓄力量反應,壓力移動后又能迅速恢復原來的狀態。”關于解壓,丁萬濤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幫助孩子發展成熟的應對技能才是根本”。家長首先應警惕壓力信號,熟悉您孩子表達壓力的方式,當孩子訴說身體不適,失眠、發脾氣、打架等,這些都應視為孩子求助信號。此時家長應平靜地探索壓力的來源,盡量讓孩子從“主觀”上找原因。接著,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發現他有什么資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給孩子提供建議而不是直接插手。當然,在整個過程中,家長可以生氣,可以憤怒,但要分清理由,千萬不能帶著這種情緒使自己陷入失控的狀態。
慶祝青春期的到來
花兒開了,需要有人懂得欣賞。孩子進入青春期了,困惑與矛盾總是重重。孩子身與心的發展并不同步,心理與生理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孤獨感和強烈需求交往的矛盾、幻想與現實的矛盾……那么,父母應該怎樣與孩子一起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呢?
丁主任建議說,和孩子共同迎接、慶祝青春期的到來,是青春期的頭件大事。在國外,尤其重視孩子的成人禮,這是非常神圣莊嚴的一刻。孩子的這個生日不妨過得隆重些,可以和他一起分享你青春期的故事,性教育同樣不可忽視,讓孩子早有準備。而作為家長的你,這時候應該轉換自己的角色,不以父母自居,拋棄控制的企圖。父母這時候應該當好教練與陪練或是拉拉隊隊長,在孩子快速成長的過程中,教育孩子學會選擇,給他分析選擇的后果,讓他自己選擇并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作為家長,你可以遠距離地旁觀孩子,你的目光始終注視著他但你不插手管他,只是在需要的時候給他幫助。這樣雙方都有安全感。
“青春期的父母要做一面好鏡子,讓孩子從中看到真實的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丁主任說。
以上是講座的部分內容,島城家教中心愿與我們家長一道,共同為孩子美好的明天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