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對父母過度依賴
實例一:
小亮是個10歲的小女生。她的房間總是凌亂不堪,從來不會也不愿意主動收拾。每天晚上,媽媽在文文睡著后,便會過來幫她整理房間,并且把她把第二天上學要帶的東西及書本都仔細準備好。每天早晨,文文也都依賴媽媽叫他起床上學,自己不會獨立利用鬧鐘自動起床。如果哪一天媽媽急著上班,文文肯定就會因為睡過頭而遲到。
自始自終,亮亮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由父母代辦的,父母就成了文文的私人助理兼生活保姆。所以,一旦父母不在,文文將不知所措,什么也做不了……
案例二:
佳佳放學回家對媽媽說:
“媽,我們老師說了,英語要每天讀,家長得幫忙對話;科學品德要背誦,還得家長簽字;語文默寫生字,數學出奧賽題……”
“做小學生的家長,就一個字——累!”這是很多家長的心聲,雖然“減負”年年在喊,可孩子的負擔沒見少,家長的“功課”倒是越來越多,甚至開始“陪讀”、“陪學”。
家長們對此既疑惑又無奈,讓他們更為憂慮的是,一些孩子已經養成了對家長的“依賴癥”,失去了獨立學習的能力。
以上是小學生對父母依賴的兩個經典案例。孩子對父母過分依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遇到一點小事情就開始著急甚至恐慌,遇事從來沒有想過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家長也試過讓他自己去處理自己的事情,可他不是大發脾氣就是急得只哭,到頭來還得家長去幫他解決,家長對此毫無辦法。
從理論上說,孩子處于青春期,正是積累知識和鍛煉各方面能力的時候。由于依賴性生活經歷的影響和已經形成的不良習慣,在這個過渡時期很容易產生不適應的狀況,過分依賴父母就是重要表現之一。
一、導致孩子對父母過度依賴的原因總結有以下幾點:
①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與縱容。平時父母對孩子的生活關懷備至,事無具細,一律親自替他做,根本不給孩子留下自己打點生活和處理問題的機會,因而造成孩子在問題面前手足無措和過分依賴父母的狀況。
②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遇到問題總是很不自信,很驚恐,總覺得自己解決不了,非要父母來處理不可。有時也與孩子過分夸大問題或困難有關。
③孩子出于一種懶惰心理,自己不想去獨立處理問題。
④孩子受到以往失敗經驗的刺激,對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所懷疑,從而不敢獨立處理問題。
二、作為家長在面對孩子過分的依賴行為,千萬不可放任孩子的依賴行為而不管,那到底該怎么辦呢?島城家教中心老師認為,以下提出五條建議供家長參考:
①多鼓勵孩子,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說“你真棒”、“真不錯,加油”等等。適當給孩子一些激勵,孩子失敗了要及時給予正確疏導,安慰孩子,并且鼓勵他不要氣餒,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②平時對孩子不要過于溺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不要不忍心孩子吃苦或是心疼孩子就去替代他,也不要縱容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③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事情再難,也要鼓勵他自己親自去面對,讓他意識到父母不可能永遠陪著他,他也不可能一直依靠父母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孩子要想以后在社會上獲得好的發展,就必須學會自己處理自己的事。萬事開頭難,要培養孩子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④父母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消除負面經驗給孩子心靈留下的陰影,一步步引導孩子去獨立解決問題。家長不要一下子完全放手,因為如果孩子一時適應不過來,又會引發新的問題,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⑤教育孩子要勤勞,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祝您孩子學業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