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事跡:“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和全國學聯共同主辦的全國性的大學生課外學術實踐競賽。 在中國共有兩個并列項目,一個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另一個則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這兩個項目的全國競賽交叉輪流開展,每個項目每兩年舉辦一屆。榮幸的是:在2007年的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榮獲省二等獎;在2008年的創業計劃競賽中,我的兩個比賽項目分別榮獲省二等獎和全國銅獎。一路走下來感觸很多,幸運之外包含很多的必然:一、學校的大力支持學校(以校團委為代表)一直很重視“挑戰杯”這項賽事,賽前宣講和培訓、賽中輔導、賽后經驗分享等等都做得很恰到好處。2008年的創業計劃大賽中,我同時做了兩個項目,事情多的做不完,校團委的老師直接把辦公室借給我們通宵使用;做項目的過程中處處充滿艱辛,學校經常開會鼓氣;遇到的實際困難,學校都是盡心盡力地幫忙解決免除我們的后顧之憂。二、指導老師的鼎力相助每次提到指導老師,我們的組員都是激動地要流眼淚。經常凌晨2點多收到指導老師的短信提醒我們注意查收郵件修改稿子,不論什么時間我們打過電話去,指導老師都是放下手里的活第一時間解答我們的疑惑。還記得,2007年的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我跟指導老師兩個人從早上8點忙乎到晚上9點多,中午就簡單的喝了一碗面條,我倆一字一字地修改,一點一點地推敲,沒有指導老師的幫助,不會這么輕易地取得大獎。 三、賽前充分的準備工作凡事欲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首先是項目的選擇:2007年我參賽的項目是我在讀大一時就很感興趣并且一直關注的社會事件,在比賽開始之前我就已經積累了很豐厚的一手資料,所以在比賽中做得游刃有余;2007年的比賽剛接近尾聲,我就在著手尋找2008年大賽的項目,尋找成功先機,因為07年的經驗告訴我比賽的選題很重要、切入的速度很重要;其次是組建并維護合適的團隊。尤其是創業大賽,它需要的是整個團隊的緊密配合、同心協力地拼搏,當時我是參照團隊管理的五指理論花費近兩個月的時間在全校范圍內招聘組員的,比賽期間又經過幾次調整才最終確定下來。至今仍保留著2008年我們兩個團隊一次次一起通宵做項目的錄像和照片,忘不了一位學姐發著高燒堅持做報表的倔強,忘不了白天上班晚上一起通宵加班的即將畢業的學姐、學長,我們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組員的盡心盡力!兩年的比賽走下來,我受益很大很大…… 首先,自身能力全面提高比賽后我悟出幾句話:結果是過程的累積,取得人生最終的成功要學會抗拒一切的誘惑!2007年剛剛報名參賽的時候,很多同學的選題比我的好,會更容易取得成功,我的勝算不大的。但是由于“挑戰杯” 的賽期很長,中間還夾著一個冬季的期末考試,很多團隊直接放棄了比賽或是不怎么認真做而被淘汰出局,而我則是很認真地對待每一輪的選拔與調整,緊盯著最終的目標一步步地走,才拿到獎項。 “挑戰杯”系列競賽尤其是創業計劃大賽是一個培養團隊協作很好的平臺,08年管理和維護兩個團隊的經歷為我后期的發展做了很充分的鋪墊,做事的條理、思路、節奏以及對人的把握方面有了很多的提高,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障礙。其次,對我畢業的影響因為比賽的成績,得到額外的13個社會實踐和創新學分而順利畢業。最后,對我就業的影響因為這個比賽的經歷,大四的上半年我就拿到幾個很不錯的offer,基于對公司本身的性質、所在行業的潛力、自己成長空間和速度的SWOT分析,最終留在上海的一家尚處于創業期的美資公司。因為在大學時的經歷和社會擔當,一進公司就得到比其它新人更多的機會和資源,才會在試用期的第一個月就超額完成銷售指標而轉正,成為公司自建立以來轉正最快的員工。現在公司有一個很大膽的項目,其中一條主線就是由我牽頭直接做,很像當年的創業賽,只是這次有更多的風險和困難。人生的創業“賽”的賽前準備有序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