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孩子壓力大,家長要先孩子一步
小學生參加的課外輔導有三種:一種是針對競賽考級的特訓輔導;一種是培養(yǎng)個性興趣特長的輔導;還有一種是以學科知識為主的輔導。而最為重要的階段就是“小升初”,一般來說,這一時期的孩子情緒波動較大,行為不受約束,學習缺乏動力,兩極分化嚴重。
具體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又各具特點,因人而異。有的孩子一下子變得不會學習了,有的孩子無法適應初中教學上的要求,有的孩子不能正確看待學習與考試成績,有的孩子遲遲不能進入初中的學習狀態(tài)等各種不適應的狀況。
與小學相比,作業(yè)量也增加了許多,小學作業(yè)大多可以在課內、校內完成,初中的作業(yè)大多要課后、回家完成。一些學習習慣差、上課經常開小差、做作業(yè)拖拉的孩子,會因為聽不懂課、作業(yè)質量差、拖拉造成完不成作業(yè)、成績下滑,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因此,如果小學升初中的銜接沒有做好,會直接影響孩子初中的學習狀況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更進一步影響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
為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家長最好能先孩子一步,到孩子即將就讀的學校去考察,了解新學校有什么特點,教育教學上與小學有什么不同,新學校新班級對新生有哪些具體要求。再向孩子作介紹,也可帶孩子到學校去走走看看、體會一下,幫助孩子充分做好思想、心理、學習、生活管理等方面的準備,最好能幫他們訂出逐步適應中學生活的計劃。
家長首先要了解中小學課程設置的不同,教師教學方法的變化,然后向孩子介紹中學教師上課的變化,提供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孩子轉變學習方式,養(yǎng)成做筆記、及時預習、復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快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要充分利用暑假的時間,幫助孩子對小學的知識查漏補缺,有可能的話,可以讓孩子參加相關的中小學銜接輔導班,做好知識和學習方法上的銜接。
在孩子進入初中后,要加強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發(fā)現問題,及時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與老師商討解決方法,使孩子能及時趕上不掉隊。
[困惑指南]
新初一生面臨五個變化
精銳教育總結,一般來說,新初一同學面臨的問題歸納為以下“五個變化”:
首先面臨的是學習內容的變化。在小學,學習科目少,學習任務不太重。進入中學,課程增多,學習任務加重。語文、數學、政治、外語、歷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幾門,而且難度加大,學科內容的普通常識性越來越少,反映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性與知識的嚴密性、邏輯性卻越來越強,因此剛進中學的學生,既感到新鮮又感到不適應。
其次是學習方法的變化。隨著學科多樣和深刻化中學生比小學生要求更有自覺性、獨立性和主動性。中學的任課老師多,每位老師教的學生多,一會兒一門課,一會兒一個老師,而且各個老師的教法不一樣。他們不可能采取像打籃球那樣“人盯人”的方法。中學老師比較重視啟發(fā)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強調“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總結”五個環(huán)節(jié)。孩子讀小學時,家長下班回家第一句話就是問孩子作業(yè)做好了嗎,如果孩子回答“做好了”,家長也就放心了。這種課后只完成作業(yè)的學習方法,就不能滿足中學學習的要求了。
第三是學習心理反應的變化。小學生多數能順利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對老師講課深信不疑,而中學生一方面對老師的要求重視、信賴,另一方面他們的自信心、自主性加強了,也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不是一味地“打收條”。
第四個是孩子生理的變化。小學時,孩子身體發(fā)育一般。進中學后,絕大多數孩子身體發(fā)育日趨成熟,處在人生的第二個生長發(fā)育高峰期。他們的認識能力、興趣、愛好,以及整個個性特征發(fā)生急劇變化。
第五個是集體關系的變化。與小學相比,中學生的集體關系及其在集體中的地位也有許多不同。在學校和班級集體里,班主任不再像小學階段那樣照顧得具體而細致,實施方法不再是“包班制”,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主課老師。這樣,讓孩子自己料理的事情、支配的時間多了。學生干部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進入初中將重新“排隊”
孩子剛進入初中,學習成績很不穩(wěn)定,有些曾經的尖子生成績直線下滑,而平時學習一般的有可能突飛猛進,也有可能會更差。初一是重新“排隊”的階段,一切變化皆有可能。
其中的原因很多,其一,班級范圍擴大,孩子面臨的競爭對手多了,相比之下自己有可能稍遜一籌;其二,小學階段內容不多,每次考試前都是反復訓練,取得高分較容易,而初中課程多,學習方法也更靈活,學生之間的差距也就拉大了。一般來說,針對預備班和新初一的同學即將面臨的這些“坎”,各大教育機構均推出了初高中銜接課程,幫助孩子溫故知新、超前學習,有限掌握新學習階段的知識要點,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為分班考核充分準備。如精銳教育的特色就是“1對1名師輔導,6對1專業(yè)服務”。注重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雙重輔導,以智力輔導為主,非智力輔導為輔。一方面,通過1對1的名師輔導,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同時在長期的輔導過程中,將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滲透到教學中去。
另一方面,在一些關鍵時期,精銳還會特意推出學習力訓練營的課程。如考前的訓練營側重提升孩子的應試技巧和解題能力,而暑期的輔導則側重培養(yǎng)學習興趣,傳授最有趣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比如語文學習的十全十美記憶法、自由暢想法、數學的思維導圖法,英語的聯(lián)想記憶法等。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小升初的特色輔導班。主要分為以下幾類:按報名課時分班、按報名時間分班、按成績優(yōu)劣分班。賈智會表示,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分班制,都不可避免有些孩子全部聽懂,有些孩子聽懂一半,有些孩子完全沒懂。所以,賈智會認為最合適的輔導應該是1對1的教學方式。如精銳教育的特色教育是“1對1新畢業(yè)班”。以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引導每個孩子領略知識的真諦。目前課程有:1對1小升初特訓、1對1興趣激發(fā)特訓等。課程都是以中小學生為主要輔導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