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考試制度的改革,插班生制度面臨著學校參與熱情不高、生源質量下降等問題
新聞回放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情況日前公布,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6所高校今秋在部分專業中繼續進行插班生招收試點。插班生名額控制在全市本科高校一年級學生總數的2%以內,此次計劃招收總數為390人。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情況日前公布,6所高校將繼續招收插班生。去年復旦大學曾宣布自2011年起暫停招收插班生,但今年依然出現在了試點高校名單上。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通過高校自主招生、平行志愿等方式,學生已有更多的機會進入自己心儀的學校,與此同時,插班生制度也面臨著高校參與積極性不高、生源質量降低等困難,一些學校甚至認為插班生制度已無推行必要。插班生制度如何提高吸引力,如何實現為學子搭建一座高等教育“立交橋”的改革初衷?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為學子創造二次選擇高校和專業的機會
“那時我高考失利卻又不愿意復讀,一度懷疑不論做什么事都不會成功,特別是看著高中同學一個個奔向名校,心里更是苦澀。”上海某體育院校2009級學生小解告訴記者,借助插班生考試,自己在大二時成功轉入華東師范大學軟件學院,圓了自己的“名校夢”。
從2000年起,上海部分高校試點招收插班生。11年來,有上千名學生與小解一樣,通過插班生選拔考試進入自己心儀的學校和專業學習。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相關人士表示,插班生制度為學生創造了第二次選擇高校和專業的機會,在一定意義上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格局。記者了解到,2009年至2011年,上海各高校計劃招收插班生總數分別為306人、355人、390人,呈現出穩中有升的態勢。每年有上千名學生投入到“考插”大戰中,甚至在滬上催生了一批培訓機構,眾多學子將此作為高考之外“躍龍門”的重要機會。
但也有一些學生抱怨,招收插班生的高校數量太少,像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高校近年并未參與,讓這項政策的吸引力打了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