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相互希望得越多,想要給予對方的越多……就必定越親密。 幾天前,我和一位朋友在紐約搭計程車,下車時,朋友對司機說:“謝謝,搭你的車十分舒適。這司機聽了愣了一愣,然后說:“你是混黑道的嗎?” “不,司機先生,我不是在尋你開心,我很佩服你在交通混亂時還能沉住氣。” “是呀!司機說完,便駕車離開了。 “你為什么會這么說?我不解地問。 “我想讓紐約多點人情味,他答道,“唯有這樣,這城市才有救。” “靠你一個人的力量怎能辦得到?” “我只是起帶頭作用。我相信一句小小的贊美能讓那位司機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今天載了20位乘客,他就會對這20位乘客態度和善,而這些乘客受了司機的感染,也會對周遭的人和顏悅色。這樣算來,我的好意可間接傳達給1000多人,不錯吧?” “但你怎能希望計程車司機會照你的想法做嗎?” “我并沒有希望他,朋友回答:“我知道這種作法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盡量多對人和氣,多贊美他人,即使一天的成功率只有30%,但仍可連帶影響到3000人之多。” “我承認這套理論很中聽,但能有幾分實際效果呢?” “就算沒效果我也毫無損失呀!開口稱贊那司機花不了我幾秒鐘,他也不會少收幾塊小費。如果那人無動于衷,那也無妨,明天我還可以去稱贊另一個計程車司機呀!” “我看你腦袋有點天真病了。” “從這就可看出你越來越冷漠了。我曾調查過郵局的員工,他們最感沮喪的除了薪水微薄外,另外就是欠缺別人對他們工作的肯定。” “但他們的服務真的很差勁呀!” “那是因為他們覺得沒人在意他們的服務質量。我們為何不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