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中西教育實踐的對比中,經常流傳這樣的說法:美國高等教育世界一流,而基礎教育卻特別薄弱。然而,從美國統一的教育文化理念的角度上看,這種說法無疑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表達。今年4月初,以"浸入式學科英語"為辦學特色的"美國小學"瑞思學科英語,組織了一批學術團隊赴美交流,考察真實的美國中小學教育。走訪后發現,美國的學校并非基礎教育水平薄弱,而是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更關注的是孩子們習慣的養成,所以讓好的習慣在日常教育的細節中點滴滲入,從而造就未來的"厚積薄發"。
從學會學習到自主學習
中國家長們經常這樣囑咐孩子:"放學后要先寫好作業再玩"、"老師課堂講的東西要背牢"等等。事實上,這些都對兒童學習的習慣要很大的影響,在美國同樣如此。然而相比之下,美國對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看起來關注的范圍更廣。
首先是正確學習方法的養成。說到學習方法,關鍵是要培養一種正確的思維習慣。瑞思學術交流團到訪了很多美國中小學,而在這些學校里,他們也看到了在瑞思課堂上常見的項目管理、團隊合作等PBL項目教學法的形式,這種方式對于孩子建立正確的思維習慣大有益處。大恒中心的一位家長對記者說:"孩子常常在家畫一種魚骨圖,后來跟瑞思老師接觸后才知道這種是思維導圖。"通過導圖的填寫來梳理孩子解題的思路,成為他們自我學習的方法模型。據悉,這種思維導圖不僅用在瑞思課堂,有的小學員甚至在公立課上的語文、自然等作業都在用導圖來幫助自己理解。通過思維導圖的訓練,孩子們學會用工具一層一層的剖析,歸納,總結問題,并且能從眾多的解決方案中,找到比較合理的可行性方案。這對孩子未來在職場中生存也大有好處。眾所周知,在美國的高校課程中,大部分內容需要學生自學,美國孩子在小學教育中,已經養成了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得益于美國的教育理念,即以老師作為知識和學生之間的引導者,而不是灌輸者出現的。孩子很多的時候,是需要自己去尋找、思考問題的答案,而不是老師的直接告知。這樣可以激發孩子們對事物的好奇心,從而形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
島城家教網,青島家教介紹權威機構 www.6vc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