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如何調整考前焦慮
每個學生都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考試,而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將來臨。由于高考的重要性,考生考前緊張現象非常普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存在過分緊張焦慮,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率不高和自我調節能力下降,明顯影響考試成績。因此高考前適當調整心理狀態減輕焦慮非常重要。 為此記者采訪了金華二院副院長、省心理咨詢師培訓專家委員會委員、市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張載福。張載福介紹說,這些天,打電話到市心理衛生協會開設的心理咨詢熱線,或前往金華二院心理門診進行咨詢的考生及家長明顯增加,咨詢的內容多是關于高考學習緊張、壓力大,以及因緊張而出現焦慮和厭學等問題。不少學校也邀請他為高三學生作考前心理輔導專題講座,以幫助考生調整好心態,順利度過高考這一段人生的非常時期。 張載福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考生的心理狀態進行了分析和指導。 我能行! 首先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每年的高考成績揭曉,總是不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平時學習成績不錯的同學,在高考中因過分緊張以致發揮失常造成考試失敗;也有些考生平時成績并非名列前茅,但因基礎知識牢固,在考試時超常發揮,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績。不管發揮得好與不好,他們共同的體會是心理狀態在起作用,當家長、老師的期望值過高時,考生的心理壓力過大,心理失去平衡,考試進入不了狀態,發揮失常。而超常發揮的關鍵在于能夠輕裝上陣,容易達到自信、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這些品質得以充分發揮,所以取得好成績。 其次是要對自我進行積極的暗示:我能行!有些考生平時學習成績還不錯,但總是擔心“考不過別人”或“自己考不上怎么辦”,害怕“十幾年的汗水付之東流”。有這種想法的考生對自身持否定的態度,俗話說“怕什么,來什么”。擔心考不好,真的會考不好。因為害怕本身就會給自己增加壓力,過多地消耗自己的精力,使自己常處于一種緊張、焦慮、疲憊的狀態,這是一種消極暗示的作用。積極暗示是對自己持肯定的態度,如常對自己說“我今天的心情很不錯”、“我學習會越來越出色”、“我一定能夠考出好成績”等話。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勝利,應考中要相信自己,鼓足信心,確信已做好充分的準備,一定能取得優良的成績。這種暗示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可以改變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協調機體的功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你的精神面貌,激發著你的自信,任何人身上都蘊藏著無可估量的能力,如果你戰勝了自己,你就能成功。 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把握規律性。有些學生總是進不了狀態,學習效果不顯著,只顧拼命復習功課,放棄了正常的睡眠和必要的文體活動時間,長期打“疲勞戰”,結果整天頭昏腦漲,糊里糊涂,學習效果很差。實際上這些考生事與愿違,適得其反。人的生理、心理和情緒都有節律變化,考生應該熟悉自己生物鐘的規律,清楚一天中自己的“黃金時刻”,要充分利用大腦的這一“最佳時限”,依據自己情緒高漲和低落的規律,學習和休息巧安排。當頭腦清醒、精力充沛時,要抓緊學習;當頭腦疲勞時,可睡覺休息或做適當的戶外活動,以使腦神經細胞恢復正常。那種考前通宵達旦復習的方法,絕非良策,往往會前功盡棄。因此要注意的是:原有的規律不要打亂,切忌盲目“開夜車”。考前2~3周內,更不要再廢寢忘食地復習。要有足夠的睡眠,因為睡眠充足,才能保證頭腦清醒,思維敏捷。要堅持晨練、課間操和眼保健操,注意勞逸結合。興奮與抑制是一個平衡,體育鍛煉可以很好地放松大腦,消除疲勞,下一個時間就可以更好地應付學習。有午睡習慣者不要強求廢棄,以保持大腦興奮和抑制過程的穩定。 抓住大腦記憶高潮 要利用大腦記憶高潮學習。生理學家研究認定:人的大腦功能有四個記憶高潮,如果使用得當,可以輕松自如地掌握、消化、鞏固知識。清晨起床后,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沒有新的記憶干擾,此刻認、記印象清晰,學習一些難記憶而必須記憶的東西,較為適宜。如語言、定律、地名、事件等的記憶和儲存。有時即使強記不住,大聲念上幾遍,記熟的可能性也強于其他時候,這是第一個記憶高潮。上午8點至10點是第二個記憶高潮。體內腎上腺等激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腦具有嚴謹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認記能力和處理能力較強,此刻是攻克難題的好時機,應當把握戰機,充分利用大腦興奮來攻關。第三個記憶高潮是下午6點到8點,這是用腦的最佳時刻,不少人利用這段時間來進行回顧,復習全天學過的東西,加深印象、分門別類、歸納整理。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入睡前一小時是記憶的第四個高潮,利用這段時間來加深印象,特別對一些難以記憶的東西加以復習,則不易遺忘。 要學會專注。專注指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積極地、專心地進行探究的時間。每個學生的專注時間是不一樣的,研究發現,學生的專注學習時間和學生的學習成績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注學習時間的多少。做任何事情都要專注,做功課的時候想著玩,玩的時候想做功課,這樣的同學做什么事情都有患得患失的特點,總想兩頭都撈到,結果玩沒有玩好,功課也沒有做好。玩的時候要盡情放松,把被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取得心理平衡。學習的時候就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雖然焦慮可以理解,但是更需要的是踏踏實實的復習。 尋求幫助,討論能激發你的思考,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一些學生學習比較保守,只怕別人超過他,復習、做練習偷偷地進行,有問題冥思苦想,不與同學交流,平時假裝不學習,生怕別人知道他用功。這樣的學生是自欺欺人,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與同學討論能促進思維,激發你的思考,你幫助別人,別人也幫助了自己。通過知識的交換,你可以從不同的同學那里學到很多東西,就好比你有5只蘋果,都自己吃,你只能吃到一種水果,如果把4只拿來交換李子、橘子、桃子、葡萄,你就可以吃到5種水果,在與同學的討論交流中,像海綿一樣,把別人的長處都吸收為自己的知識。 科學用腦 交替用腦 提高個人學習效率。首先是科學用腦,交替用腦。即看、聽、讀、做(題)交替進行;腦細胞有相互抑制作用,一部分腦細胞興奮會對其他腦細胞產生抑制,讓它們休息。 大腦興奮與抑制有一定的規律性,學習一段時間后,適當休息一下;不要節約休息和鍛煉的時間,體育鍛煉可以使腦細胞得到很好的休息。其次是按照記憶規律和生物節律來組織復習、集中復習:重點、難點、要點;分散復習:適宜在復習內容難,缺乏興趣,容易疲勞時使用;間隔復習: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注意間隔復習,間隔時間是先短后長;生物節律:精力充沛時用來復習有難度的部分,輕微疲勞時,用來復習容易的部分;過度學習:復習量達到150%時,記憶效果最好;嘗試背誦:邊閱讀邊背誦,閱讀與背誦交替進行,效果好于單純閱讀。再就是講究目標策略:根據自己各科的基礎和學習現狀,制定相應不同的分數目標,有策略地復習。還要認清自己的學習風格: 明白每個人的學習風格不一樣,不要盲目與他人比較,制定適合自己的復習計劃最重要。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如走路時、睡覺前用來記憶或回憶單詞、公式等需背誦的知識等。 進行想像脫敏練習,以適應考試狀態。很多考生都問這樣的問題,萬一考試的時候緊張怎么辦?不會做題怎么辦?手哆嗦怎么辦?他們把考試時的很多緊張的狀況都想到了,這種情況可以用想像脫敏練習來訓練,這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你可以想像這些場景,想像當時在考場上遇到的很不順的事情,這樣可能把緊張焦慮誘導出來,然后學會怎么放松,做一些深呼吸、肌肉放松訓練,使自己安靜下來,感受緊張后的放松,體驗這一過程。這實際上是一個學習過程,每次到特別緊張的狀態的時候,想到糟糕的事情的時候,經過這種訓練以后會很快放松下來,這樣一個學習過程形成了條件反射,一旦進入高考,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適應。 臨考前要注意自己的體能訓練。有的考生無法說清原因,但在復習過程中忽然產生一種莫名其妙而又難以言明的焦躁和不安,心慌、胸悶、氣短,容易出汗,看不進書、飯吃得不香、覺睡得不好,對一切都不感興趣。這種情況可能是平時不注意鍛煉,引起體質下降有關,建議考生要加強鍛煉,但是運動方式和運動量要合理,如晨練時練習100米快速跑,體能較差者可選擇60米快速跑,每跑一次待心跳、呼吸正常后再進行下一次,運動量視各自情況而定,以運動后不感到疲憊不影響學習為準。晚飯前進行5~10分鐘深呼吸練習,即以鼻吸氣時盡量深長并充分張開胸廓,張口呼氣時盡量放慢拉長。也可做自我放松訓練:焦慮時可靠坐在沙發上,讓自己處于舒服的姿勢,先緊握雙拳,全身肌肉繃緊,然后全身放松,體驗緊張放松的主觀感覺,然后依次放松面部、頸、肩、背、胸腹、四肢,每次10~20分鐘,對抗焦慮有良好的效果。 總之,每位考生對考試要有正確的認識,考試雖然重要,但并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將來成就大小與是否考上大學也不一定成正比,因此對待考試應看重過程,淡化結果,改變對考試的認知態度。如果焦慮太明顯,出現其他生理心理癥狀,自己不能及時調整,需要進行心理治療輔助藥物治療,根據不同的癥狀可使用一些抗焦慮藥,如有抑郁癥狀,還需抗抑郁治療,但這些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希望通過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為孩子創造一種和諧、輕松、愉悅、安靜的學習氛圍,讓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充滿自信地迎接考試,發揮應有的水平。 島城家教網-信譽家教-至誠服務-請家教-做家教 www.6vcc.com |